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blockchain phone. HTC's second blockchain phone



Most read of 2019: Blockchain phones are going mainstream, and they could become a gateway to something called the decentralized web.


2019/10/21 - HTC has announced a new entry-level phone aimed at cryptocurrency users called the HTC Exodus 1S, a followup to the $699 Exodus 1 that was originally released last year. The Exodus 1S is a much cheaper device at €219 ...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氣味裡面有什麼?】;德國的《食物美學》公視2008年。臭腳丫埋藏的驚人秘密


【氣味裡面有什麼?】
🗣氣味的運作原理為何?
倘若你曾經駐足聞過玫瑰,當下有數百種氣味分子,透過空氣傳到你的鼻孔。氣味分子會在鼻子頂端與神經細胞表面的特別嗅覺受器結合,然後把訊號送到位於鼻樑正後方的大腦嗅球。人類有大約400種嗅覺受器,一種氣味分子可能會跟多種嗅覺受器結合。這些氣味分子會共同形成一種活化神經細胞的模式,我們的大腦則會將其解讀為「氣味」。
🗣為什麼我們對氣味有所偏好?
氣味能夠警告我們危險,比方說一聞到下水道或腐爛食物的氣味就會很反感。不過根據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氣味專家安德瑞亞斯・凱勒博士(Andreas Keller)所言,很難分辨我們對於氣味的喜好是與生俱來,抑或後天習得。情境是很重要的關鍵,比方說丁酸同時是造成帕瑪森起士味以及嘔吐味的化學成分,因此聞到那種氣味是食慾大開還是反胃要看情況而定。我們的DNA可能也是部分原因:人們為嗅覺受器編碼的基因各有不同,因此對於氣味分子的反應不會完全一樣。
🗣若是喪失嗅覺會發生什麼事?
每個人的嗅覺起碼都會有個遺傳「盲點」,這意味著我們就是無法偵測到某些氣味分子。有個著名的例子是,只有某些人在吃了蘆筍之後,會注意到尿液裡有股強烈的氣味。人在感冒、鼻竇感染,甚至撞到頭的時候,都有可能喪失嗅覺,這不只會影響食物風味:曾有位嗅覺喪失患者把這形容成「活在一片玻璃後面」。幸好嗅覺喪失通常不是永久性的,可能會自然復原或是藉由精油之類的明顯氣味,重新刺激嗅覺系統的「嗅覺訓練」復健。
圖/鼻子的嗅覺神經細胞。
文/摘自《BBC知識》國際中文版96期,更多資訊請見本期雜誌。




2015年8月30日下午10:58
早上11:00 看公視2008年德國的食物美學,其實是科學加行銷心理學等,很可觀。應該在比對日本的相關節目,他們經常做試驗教育人民。
《食物美學》從人的五感出發,探討現代的食品設計,是藉由眾多科學家、心理學家、設計師及行銷專家耗費無數心血,從產品的顏色、造型、氣味、功能及聲音等面向,重新打造食物外觀,營造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美學意象。

***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50730-the-disgusting-secrets-of-smelly-feet

臭腳丫埋藏的驚人秘密

  • 2015年 9月 3日
  •  
瑞納特.斯茂萊根(Renate Smallegange)可以說是研究腳臭的行家——她在研究腳臭味道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有時她會去收集一些臭氣熏天、磨出破洞的尼龍襪。
倘若是味兒還不夠濃,她還會要求對方把腳放在玻璃球上來回摩擦,把帶著汗濕的皮屑留在玻璃球上。有時候她會對味道格外挑剔,這時她就會用塑料袋將腳包起來,這樣整個塑料袋中就充滿了臭氣。
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工作中,這絕不是什麼最令人愉悅的一個。但大部分情況下斯茂萊根對這些時不時飄出的臭味十分淡定。「沒什麼大不了的,」她告訴我。「當然有些人的腳臭味兒比其他人好一些,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種氣味這麼反感。雖然有時聞到惡臭斯茂萊根也會稍微捂住鼻子,但對某些她的研究對象來說,這種味道確是一種催化劑,比如,攜帶了瘧疾病毒的蚊子。正因如此,Smallegange一直在努力研究產生這種氣味的獨家配方,借此控制瘧疾這一致命疾病的傳播。
葡萄球菌在腳上得以駐扎繁衍——作為回報,他們釋放出了令人作嘔的氣味。
由於腳部的生理結構,不管你多麼講衛生,都不可避免地會散發出一點氣味。在我們腳上,每平方厘米的皮膚上平均存在著600個汗腺,是腋下汗腺數量的數百倍。汗腺分泌出鹽分、葡萄糖、維他命和氨基酸,給腳上的細菌們提供養分。為了回報這些免費的養分提供,細菌們製造出了混合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就導致了氣味的產生。
腳上的細菌種類繁多,以至於微生物學家們很難確定究竟是哪些部位的哪些細菌產生了氣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最近拉夫堡大學的詹姆斯. 雷諾茲(James Reynolds)和他的同事們對他們自己腳上的細菌進行了統計。
通過統計,科學家們發現以下五種細菌對氣味的產生有重要影響,分別是棒狀菌、微球菌、丙酸桿菌、β變形菌和短桿菌。但對氣味影響最大的則是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通常會產生一種叫做異戊酸的化學物質。「想像一塊過期很久的奶酪吧,就是那種味道,」雷諾茲說。「如果在實驗室滴一滴,整個下午你都得聞著那個味道,太可怕了。」
葡萄球菌通常生存在腳底,而不在腳背上——腳前掌部位葡萄球菌數量尤其多——也許這就是這些部位味道最重的原因。用奶酪做比較非常適當。許多奶酪中都含有多種與異戊酸味道類似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林堡乾酪的味道則與它尤為相似。
這些發現或許能夠幫助改善氣味。「如果我們知道了臭味的成分和導致它產生的細菌是哪些,或許我們就能研發出某種布料,來吸收或中和這種氣味,」雷諾茲說。同時這些發現還能用於生產除臭劑。
這一任務會有些艱巨——除了產生氣味的細菌外,我們的腳上還有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它們像守門員一樣保護著我們,防止感染。大自然也許已經給出了一些答案。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柑橘中有三種化學物質能夠在不傷害周圍其他細菌的同時殺滅葡萄球菌。
有時候,腳臭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點點的尷尬,它很可能事關生死。荷蘭科學家巴特.科諾斯(Bart Knols)是首先發現腳臭對攜帶有瘧疾病毒的某些種類蚊子很有吸引力的科學家之一。正是他的發現啟發了斯茂萊根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的研究。
斯茂萊根發現,瘧疾似乎改變了蚊子對氣味的感知,使它們更容易被散發臭味的腳所吸引,在破舊的襪子上產卵,就像蜜蜂在花壇上產卵一樣。「有證據表明,蚊子大腦中的某些蛋白質確實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蛋白質會影響蚊子的嗅覺反映,」斯茂萊根說。這是一個十分狡猾的機制,瘧疾的寄主會將病毒注入潛在受害者體內,這樣它們的生命就在人體內得到了延續。「這就是蚊子成為瘧疾主要傳播媒介的原因。」
這些知識能在很多方面能幫助人們對抗瘧疾。斯茂萊根曾經檢驗過是否有某種細菌的組合形式能夠改變人們被蚊子叮咬的機率。正如你所想的那樣,葡萄球菌數量較多的人對蚊子更有吸引力。因此,殺滅葡萄球菌也許能夠幫助人們避免這一致命疾病的攻擊。
相反,因為這種臭味對蚊子的致命吸引力,它還可以被用作誘餌,對蚊子布設陷阱。之前曾有過用穿過的襪子做誘餌的想法,人們穿過襪子後,味道可以保留至少8天。如果你覺得這有點浪費,科諾斯發現用林堡乾酪也能起到一樣的效果。
斯茂萊根則希望利用異戊酸和其他成分製造出屬於她自己的合成氣味,並把它保存起來。「要把它們混合起來,」她說,「通常混合氣味比某一個單一成分的氣味吸引力更強。」每一種類的蚊子喜歡的味道都不一樣,所以可能要用不同的配方對付不同的蚊子。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手段能否起到保護作用。研究人員在肯尼亞盧辛加島(Rusinga Island)正在進行一場小型實驗,來驗證這種陷阱能否大規模殺滅蚊子,減少人們被蚊蟲叮咬和感染的次數。至少,它們能通過判斷攜帶瘧疾病毒的蚊子是否已在附近繁殖而起到警示作用。
對大部分人來說,腳臭只會帶來些不便,洗個澡就能暫時解決這個問題。無論何時,只要你聞到了自己腳上的氣味,都應該想起斯茂萊根為此研究做的不懈努力。
收集臭襪子、皮膚標本和合成氣味,她所做的是常人不能忍受的工作,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挽救生命。我們可以對腳臭味嗤之以鼻,但絕不可對她的工作嗤之以鼻。
請訪問 BBC Future 閱讀 英文原文
(責編:友義)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A scientific study has established that there is no “gay gene”







Decades of research shows that human personality traits are a combination of genes and the environment. A 2019 study confirmed this is also the case for sexuality

But biology does in part determine sexual orientation


ECONOMIST.COM

A scientific study has established that there is no “gay gene”
But biology does in part determine sexual orientation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Humphry Davy,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漢弗里·戴維爵士
Sir Humphry Davy
Sir Humphry Davy, Bt by Thomas Phillips.jpg
出生1778年12月17日
英國英格蘭康沃爾郡彭贊斯
逝世1829年5月29日(50歲)
 瑞士日內瓦
國籍 英國
知名於電解
獎項科普利獎章(1805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化學
機構英國皇家學會、 Royal Institution
施影響於法拉第威廉·湯姆森
漢弗里·戴維爵士,第一代從男爵(英語:Sir Humphry Davy, 1st Baronet,1778年12月17日-1829年5月29日),英國化學家。是發現化學元素最多的人,被譽為「無機化學之父」。一般認為戴維是燈泡和第一代礦工燈的發明者。

The Public Domain Review
藝術人文網站
The Public Domain Review
Happy birthday Humphry Davy, the British chemist and inventor born today in 1778. When in his early 20s he made a series of pioneering experiments with Nitrous Oxide (AKA Laughing Gas). Read Mike Jay's essay exploring how Davy’s extreme and near-fatal regime of self-experimentation with the gas not only marked a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but a turn toward the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romanticism of the century to come: https://publicdomainreview.org/…/o-excellent-air-bag-humph…/


......
  • 1813年,任命法拉第為他的助手,使這個貧窮的訂書工逐漸成為著名的科學家。晚年的戴維曾說過:「我雖然在科學上有很多發現,但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發現,就是發現了法拉第。」
  • 1820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
  • 1829年,在日內瓦逝世,享年51歲。

貢獻[編輯]

1799年,戴維發現了一氧化二氮(又名笑氣)具有麻醉作用,能使病人喪失痛覺。1802年開創了農業化學。1807年用電解法離析出金屬;1808年分離出金屬。1813年他在法國研究,指出碘是與氯類似的元素,並製備出碘化鉀碘酸鉀等許多碘的化合物。後還證實金剛石木炭的化學成分相同。1815年發明安全礦燈。1817年發現能促使醇蒸氣在空氣中氧化的催化作用。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A new paper finds that many people, when faced with uncertainty, instinctively treat probabilities as 50:50


A new paper finds that many people, when faced with uncertainty, instinctively treat probabilities as 50:50

a flexible, reusable skin sensor patch that records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muscles as swallowing disorder patients practic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Scientists have designed and successfully tested a flexible, reusable skin sensor patch that records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muscles as swallowing disorder patients practic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remotely transmitting the data to doctors in real time.
Read more in our open-access journal, Science Advanceshttps://fcld.ly/9c7nsb1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SpaceX wants to be your WiFi provider — and the toughest obstacle could be on the ground


SpaceX is hoping to build a constellation of satellites to deliver cheap, lightning-quick broadband from space — and
 the toughest obstacle could be on the ground


CNN.COM

SpaceX wants to be your WiFi provider. This could be its biggest hurdle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Gérard Mourou教授:「我一生對光的追求」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érard Mourou教授到校演講:「我一生對光的追求」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拉.慕儒教授 (Prof. Gérard Mourou) 應本校梁次震中心及共同教育中心邀請,於本年11月9日蒞臨本校次震宇宙館,在「我的學思歷程」系列發表 《我一生對光的追求》演講。講座中慕儒教授介紹他的重要發現—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Chirped Pulse Application, CPA) 及分享諾貝爾頒獎典禮過程。
 
可見光雷射自1960年發明後就被廣泛運用在各領域研究中,但1970年代提升雷射能量密度,需要不斷加大它的放大器而逐漸遇到瓶頸,進入停滯期。就在此時期,慕儒教授是與當時還是博士生的唐娜.史崔克蘭 (Donna Strickland) 教授共同發明啁啾放大技術,突破此瓶頸。他回憶道:「當他坐在滑雪場的纜車上時,看著眼前緩緩斜坡,靈機一動想到了光柵 (Grating)」。 他想是否可以先利用光柵將一束光的不同頻率先分開,把雷射的脈衝拉長,單位密度降低之後再放大,放大完後,再透過光柵將不同頻率重新匯合在一起,如此是否可將問題解決? 此一概念經過精密設計後,成功將雷射能量密度突破過往的限制並於1985年發表,奠定了慕儒教授獲得2018諾貝爾物理獎契機。
 
雷射應用方面慕儒教授發現飛秒脈衝打在物體上可以實現精準的燒蝕。他和眼科醫生合作將此特性運用於角膜手術,也就是雷射近視矯正,自2001年起,每年造福近百萬人,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此應用也受到了特別表彰。慕儒教授也指出數種未來的應用,包括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粒子加速器、消除核廢料中殘留的輻射、產生用於質子治療的質子束,甚至用來模擬黑洞,為大家描繪了雷射廣大的發展潛力。
 
對於榮獲諾貝爾獎,慕儒教授表示,除了對於妻子的感謝,最觸動的其實並不是獲獎那一刻,而是在儀式後,他被帶到一間辦公室,工作人員拿給他一本不起眼的簿子,裡面有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簽名,愛因斯坦、薛丁格等等……,他在後頭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像是與諸多偉大物理學家比肩的感覺,使他覺得十分榮耀也成為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
 
最後他勉勵在座學生們,啁啾脈衝技術為史崔克蘭教授在攻讀博士時所發表的論文,最後以此獲得諾貝爾獎。只要好好努力,學生時期也能做出傑出的貢獻。此外,史崔克蘭教授為諾貝爾物理獎中極為少數的女性獲獎者,慕儒教授也認為這對女性科學研究者是一大鼓舞,他十分期待在未來有更多女性可以在物理及其他科學研究領域發光發熱。
 
NTU #我的學思歷程 #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知識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