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基礎研究のムダから逃げてはいけない

這幾年日本正在重新審視製造業。製造業一個時期曾熱心於大舉進軍海外,但是對於日本這種無資源國家,如果把製造部門全部搬到海外,就剩不下什麼了。

  堅守日本,可能就會有人反駁說“這是一個全球化時代”。但是,從企業持續產生附加值的角度來看,在研究開發的速度和機動性方面還是日本國內具有優勢,因為這是競爭力的源泉。於是,眾多企業從一窩蜂進軍海外開始回歸日本。這是重新審視製造業後的結果。

  我認為日本人的好奇心、專注、勤奮、熱情和細緻適合發展製造業。而且,日本人非常重視團隊合作。這種國民性是很重要的因素。雖然既平凡又不起眼,但我們依然打算堅守製造業。製造消費者滿意的高功能、高品質產品,從而體驗生活的意義和樂趣,難道不是好事嗎。

  然而,顧客的要求隨時代在變。如從前,洗衣機大大節約了上班族和主婦的時間。年輕人也許不知道,過去人們是用洗衣板搓洗衣服的。從這點來看,恐怕沒有什麼能像洗衣機一樣給人帶來如此的便利。但是現在,如果問人們在生活中想要的是什麼,恐怕沒有人會說是洗衣機。

  要想滿足人們在不同時期的需要,必須提前下工夫。但麻煩的是製造需要花費時間。開發大多以10年為單位,如果不順利,還有可能長達25年。因此,如果 研究所沒有在20年前提出方向,就開發不出產品。現在手機和平板電視開始在全球普及,其研究開發的方向也同樣必須在20年前確定。單純追逐眼前的東西是不 行的。

——研究開發時能看到20年之後的情況嗎?

  提前20年啟動研究開發的成功率當然低。這是因為開發中有些地方必須經過嘗試才能明確,而且也會存在預測失誤。因此,在進行基礎研究時,必須有經歷失敗的心理準備。

  對於失敗,我們也需要有看清其有無意義的洞察力。擁有各種專長,對於培養這種洞察力非常有效。擁有多專長的公司具有更寬廣的視野。

  基礎研究不常會有優秀的成果,這很正常。因此,某種程度的失敗,也就是研究開發的“無用功”無法避免,而且是必要的。看到結果再下手是行不通的。民間企業也認為有意義的失敗是必要的,並在高層的直接領導下推進。

  我本人也經歷過很多失敗。但之後都成為了經驗。從個人經驗看,沒有人未曾失敗過。確實,失敗在某種意義上是做無用功。被斥責“為什麼事先沒注意到?”也是理所應當。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從失敗中培養洞察力更為重要。

  那麼,如今日本的基礎研究究竟如何呢?確定有好結果的研究項目會隨即會在全球一哄而起。就算開展也沒有意義。研究必須以未知領域為對象。沒有幾次有意義的失敗,基礎研究就不會發出新芽。說成功率是“千三”(1000次中有3次成功)可能有點誇張,但確實不算高。

  只靠應用也能夠製造產品,但是當有問題時,能夠解決到什麼程度就不好說了。基礎不紮實是不行的。不長期專注于基礎,就不可能強大。這就是我的想法。

簡歷

莊山 悅彥:1959年4月進入日立製作所。1985年6月任國分工廠廠長,1987年2月任栃木工廠廠長,1990年8月任消費產品業務 部業務部長,1991年6月任董事兼AV產品業務部業務部長,1993年6月任常務董事兼家電業務本部業務本部長,1995年6月任專務董事兼家電及資訊 媒體業務本部業務本部長,1997年6月任董事長副社長,1999年4月任董事長社長,2006年4月任董事兼首席執行官,2007年4月任董事會長至 今。

■日文原文
基礎研究のムダから逃げてはいけな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