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We can now customize cancer treatments, tumor by tumor

“You can imagine a scenario where every single cancer patient would benefit from this vaccine ... That’s unheard of.”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Forrest Shreve (July 8, 1878 – July 19, 1950)


Plants
Barrel Cactus
Brittle Bush
Chainfruit Cholla
Creosote Bush
Crimson Hedgehog Cactus
Desert Ironwood
Joshua Tree
Jumping Cholla
Mojave Aster
Ocotillo
Palo Verde
Pancake Prickly Pear Cactus
Saguaro Cactus
Soaptree Yucca
Triangle-leaf Bursage
http://www.blueplanetbiomes.org/desert_plant_page.htm
張文亮
漠植物的價值
在近代的科學史上,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史瑞夫(Forrest Shreve,1878-1950)博士,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他被稱為「普世研究沙漠植物的第一人」。史瑞夫在1908年進入亞歷桑那沙漠,在沙漠四十二年之久,他研究「沙漠植物存在沙漠裡,到底有什麼目的?」他與妻子住在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公路、沒有電話的

話的文明邊緣地,只為瞭解上帝創造沙漠植物的目的。
他幾乎走遍北美洲與中美洲的沙漠,並且進入沙漠古老的地穴裡,他採取地穴裡不同地質年代蕨類的標本,發現早期蕨類葉子的氣孔較大,後來逐漸變小。植物的氣孔愈小代表天氣愈來愈乾燥,植物蒸散水量較低。1919年他提出:「這裡以前長了許多植物,後來氣候改變,才成為沙漠。」。
1928年,他又提出:「沙漠是大自然最具變化的展示場,這裡平常幾乎看不到什麼生命的蹤跡,一下雨,許多的生物都會出來活動。原來,沙漠植物留在沙漠,能保護沙漠殘存的土壤與其他生物。下雨後,沙漠植物就立刻開花、結果。儘管97.5%的種子都不會發芽,但是能夠發芽,就一定能夠成長。」過去多數人認為沙漠植物不能作建材,又不能吃,是沒有用的植物。1940年,史瑞夫卻提出:沙漠植物具有許多功用,如果沒有沙漠植物,沙漠地表溫度將更高。
這位基督徒科學家在沙漠地尋找沙漠植物,熱愛沙漠植物,他長期量測一種沙漠植物saguaro,發現這種植物每300年才能生長30公分,他呼籲世人珍惜這種長不高的植物。
他在晚年時寫下:「我在沙漠裡,所學最重要的一門課是,沙漠裡的植物與動物,不是無法適應外面更好的環境,而被趕來這裡,是喜歡這裡。我愈認識這些生物,才知道,我也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不失去力量與智慧…研究大自然,真是認識上帝的一部分。」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Forrest Shreve
Forrest Shreve.jpg
BornJuly 8, 1878
EastonMaryland, U.S.
DiedJuly 19, 1950 (aged 72)
TucsonArizona, U.S.
Alma mate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ientific career
InstitutionsGoucher College
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Author abbrev. (botany)F. Shreve
Forrest Shreve (July 8, 1878 – July 19, 1950) was an internationally known American botanist. His professional career wa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as determined by soil and climate conditions.[1]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plant biology world set the groundwork for modern studies and his books are regarded as classics by botanists worldwide.[2]

Early life and education[edit]

Shreve, the son of Henry and Helen Garrison Shreve, was born in Easton, Maryland.[1] After receiving his preparatory education at George School, in NewtownPennsylvania, Shreve earned his BA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1901.[1] He earned his Ph.D.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in 1905. From 1904 to 1908, Shreve conducted a botanical survey of the state of Maryland.

Career[edit]

From 1905 to 1906, and again in 1909, Shreve studied the mountain vegetation of Jamaica. In 1906, he became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otany at Goucher College, and remained there until 1908, when he moved to TucsonArizona, to work at 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s Desert Library. From 1911 to 1919, Shreve worked as an editor of the botanical scientific journal Plant World. In 1914, Shreve published his book A Montane Rain-forest. In 1915, he helped found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where he served as a secretary-treasurer until 1919, and as president, in 1921. In 1926, Shreve worked as an editor of the book Naturalist's Guide to the Americas. In 1928, Shreve was placed in charge of Desert Investigations of 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and in 1932 he began floristics studies on the Sonoran Desert region. He served as vic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in 1940, and published "The Desert Vegetation of North America" in Botanical Review. He retired in 1946.[3]

Personal life[edit]

His religious affiliation was with the Society of Friends. Politically, he was a Republican. His hobby was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stamps. He married Edith Coffin on June 17, 1909 in Florence, AL (aged 30), and had a daughter, Margaret. He died in TucsonArizona in 1950.[1]

Publications[edit]


The Plant Life of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1910.
A Montane Rain-forest: A Contribution to the Physiological Plant Geography in Jamaica. Car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 Washington D.C: 1914.[5]
The Vegetation of a Desert Mountain Range as Conditioned by Climatic Factors. Car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 Washington D.C.: 1915.[6]
Naturalist's Guide to the Americas (editor). 1926.
The Cactus and its Home. The Williams & Wilkins company. 1931.
"The Desert Vegetation of North America". The Botanical Review. Vol. 8, No. 4 (Apr., 1942), pp. 195–246.
Vegetation and Flora of the Sonoran Desert (posthumousl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科學與國際交流:The UK's strength in science is because of the EU – not in spite of it



Our Vice-Chancellor has been telling The Guardian why we need to nurture even stronger links with our friends in Europe after Brexit. He's also sent an open letter to the Universities Minister explaining why a global university like Essex values our links with Europe so much: https://www.theguardian.com/…/the-uks-strength-in-science-i…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台灣杉二號」(TAIWANIA 2);「 APCS演算法實作營」一線國立大學的補習班


本來不想得罪朋友,也不想擋人財路的,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尤其是蘇文鈺 (Alvin W. Y. Su)教授氣到快不行了,因為他最憂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政大與民間單位合作,推出「2019高中程式冬令營」[1],乍看是一件美事,但是蘇教授與我對於其中的第三個班次「 APCS演算法實作營」是有意見的。「 APCS演算法實作營」的介紹,如截圖所示。
我想,直接以準備APCS為訴求的課程,坊間補習班、才藝班可以做,但不應該由一線的國立大學來做。而且還是與坊間單位合作,加上收費頗高、講師的學經歷、以及與大學招生掛勾等問題,難免惹人物議。
⋯⋯更多


*****

......科技部長陳良基也透露,台灣杉二號主機原本的效能預估是7 PFLOPS,但在團隊優化調校與測試下,一舉提升至9 PFLOPS,除了主機系統,在軟體服務平台、數據中心設備用電、系統散熱、網路連接都展現了本土團隊技術力,台灣杉二號預計2019年上半啟用。

科技部表示,未來台灣杉二號主機中50%運算資源會提供給政府主導的智慧機器人、自駕車實驗場域、AI創新研究中心等前瞻計畫及學研界使用,另外50%運算資源會提供創新產業使用,期望加速AI應用於金融科技、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及健康及智慧城市等領域。

廣達取經MIT,華碩投入中文語音技術

而台灣隊此次積極爭取國網中心AI雲端平台標案,據了解是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所主導,林百里很早就帶領廣達投身雲端產業,他13日表示,2000年曾去麻省理工學院(MIT)取經,當時MIT談的AI發展,跟廣達能開發的AI伺服器仍有很大一段距離,不過,現在廣達做的AI伺服器產品,已經追上MIT講的AI技術,然而,10月他又去MIT參訪四天,發現MIT又在講AI新的發展,這也意味,廣達AI發展還有很光明的路可以走下去。


《台灣杉二號》規格
國網中心

不只是台灣AI超級電腦展現實力,前瞻計畫「科技大擂台,與AI對話」也積極推動華語語音應用,鼓勵參賽隊伍建置多情境的中文語音大數據,開發中文語音對話核心技術,科技部12日也公佈前4支得分最高團隊,包括台大的hungyilee分數領先第一,而華碩也有三支隊伍Intellection、Kandelia、和ctcasus緊追在後,展現華碩在中文語意辨識方面的實力。
BNEXT.COM.TW

史上最佳、擠入全球超級電腦20強!廣達、華碩、台灣大打造「台灣杉二號」|數位時代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中國2020 擬發射“人造月亮”;人身內的晶片:與植入在數百萬的貓、狗和家畜體內的晶片類似



【科技】生物黑客越來越多
克雷默(Patrick Kramer)將一根針刺入客人手中,接著在皮下注入了一枚米粒大小的晶片。「現在你是賽博格(Cyborg)了,」他在赫羅尼莫(Guilherme Geronimo)的拇指和食指間的小傷口上貼上藥水膠布後說道。這枚晶片與植入在數百萬的貓、狗和家畜體內的晶片類似,那位34歲的巴西人計劃利用它來開門和儲存數碼名片。
克雷默是漢堡新創企業Digiwell的行政總裁,業內人士稱他們的技術為身體黑客——插入人體內的數碼技術。克雷默說他在過去18個月植入了約2000枚這樣的晶片,他自己的手中有3枚,用於打開辦公室的門鎖、存儲醫療數據以及分享他的聯繫方式。Digiwell是為數不多的幾家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之一,生物黑客的倡導者們估計全球已有約10萬名。「問題不會再是,『你植入了晶片嗎?』」克萊默說。「而是,『你有幾個?』我們已經進入主流。」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將DIY生物黑客列為了有望影響未來商業的5大技術趨勢之一(其他還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研究機構OG Analysis預計,隨著醫療保健、國防、體育、製造等各行各業都開始採納此類技術,到2025年,包括植入體、仿生假肢以及剛剛起步的人腦-電腦連接在內的人體增強市場將擴大10倍以上,至23億美元。瑞士西北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的一名專門研究機器倫理學的教授本德爾(Oliver Bendel)表示:「我們剛站在這項趨勢的開端。」
里瓦斯(Moon Ribas)是一名西班牙舞蹈家,她在手臂中植入了一枚連接地震感測器的晶片,每當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發生震顫,晶片就會被觸發。她將其用在了一支名叫《等待地震》(Waiting for Earthquakes)的表演藝術作品中。哈比森(Neil Harbisson)是一名北愛爾蘭的色盲畫家,他在頭上植入了一枚天線式傳感器,經由這枚傳感器,他可以做到「聽識」顏色。
來自猶他州聖喬治市的李(Rich Lee)花了約1.5萬美元研發了一種賽博格性愛玩具,他稱之為Lovetron 9000,這是一種植入骨盆的振動裝置。李還沒有開始銷售(或使用)Lovetron,但他的指尖上已經植入了磁性體,可以幫助他拾取金屬物,他手裡還有兩個微晶片可以向手機發送信息,他的前臂有一個生物熱傳感器,可測量溫度。「我們是第一批推動者,」李說。「但隨著這項技術越來越主流,未來幾乎人人都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用途。」
李在奧斯汀的BdyHax會議上發表了演講,業內人士能在這場會議上接觸到其他的賽博格,與他們討論趨勢並見識各種新物件。在今年的閉門會議上,發言人包括一位人工胰腺的開發者,一家倡導大腦連接技術的團體的代表,以及一名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研究人員,後者正探索利用生物黑客技術克服失憶,以及改善四肢殘缺者的生活。
生物黑客技術引發了許多倫理問題,特別是關於數據保護與網絡安全,因為幾乎每個科技物件都面臨被黑客攻擊或操縱的風險。植入體甚至可能成為網絡武器,向他人發送惡意鏈接。德國數據隱私與互聯網權利組織Digitalcourage的活動家埃貝爾特(Friedemann Ebelt)表示:「你可以關閉或收起感染了病毒的智能手機,但對於植入體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些擔憂沒有能阻止一些企業擁抱生物黑客技術。Tesla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表示,人們必須成為賽博格,否則將無法適應未來的世界,他為開發人腦-電腦連接界面的初創企業Neuralink募集了至少2700萬美元。在9月7日的一段影片——也就是他公開吸大麻的那段——中,永遠在自我推銷的馬斯克透露,Neuralink 即將宣佈的一件事「超出了任何人認為可能的範疇」。
去年,威斯康星州的一家為辦公室休息室提供自助便利設備的公司Three Square Market詢問了其200名員工是否有興趣植入晶片。其中逾90人表示願意,這些人現在已經在使用植入體進入辦公樓、解鎖電腦,以及在公司的自動售貨機上購買零食。
Digiwell的微晶片植入體的售價為40-250美元,而克雷默為植入手術收費30美元,植入過程可以在他位於漢堡的辦公室完成,也可以在外地完成(他在柏林一家酒店的大廳幫赫羅尼莫植入晶片)。
克雷默的客戶中包括一名律師,他想在不記密碼的情況下訪問加密文件;一名沒有手臂的青少年,她使用植入腳中的晶片開門;以及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他曾為了把鑰匙插進自家的鎖孔奮戰了兩個小時,最終崩潰。他現在已經能用植入在手裡的晶片開門。
克雷默也是一家名為VivoKey Technologies的公司的聯合創辦人,這家公司正研發一種更先進的植入體,預計明年問世。這種植入體將能為線上交易生成密碼,買家還可以下載軟件對其進行升級,以開啓更多功能。「人類等不了數百萬年的時間來進化、來改善我們的大腦和身體。」 克萊默說。「因此我們要自己動手。」——Stefan Nicola;譯 程璽
#馬斯克 #Digiwell #Neuralink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5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比月亮亮8倍!中國擬發射“人造月亮”

據官方媒體報導,中國計劃到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以取代城市路燈照明,節約電費。
    
China Harbin Ice and Snow World Supermond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C. Baolin)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中國媒體報導,成都正在研發"照明衛星",比月亮亮8倍。首個人造月亮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如果成功,2022年將再發射三個。負責該項目的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主任武春風作此表態。
武春風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表示,首個人造月亮的發射將是試驗性質,但2022年發射的衛星將擁有巨大的民用和商用潛力。
通過反射太陽光,這些衛星可以取代城市路燈。如果人造月亮為50平方公里的地區照明,那麼每年將為成都市節省電費約12億元人民幣。
武春風還表示,人造月亮還有助於災區斷電時的救災工作。
China Supermond über Yinchuan (picture-alliance/dpa)
按照中國的計劃,兩個“月亮”的日子不遠了
法新社評述說,中國的空間項目正在追趕美、俄。目前中國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項目計劃,包括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發射。如果成功,將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登陸的探測器。
中國並非首個試圖將日光反射至地球表面的國家。據稱,1990年代,俄羅斯科學家曾進行過用巨型鏡面的試驗。
成都的人造月亮項目是10月10日成都一次創新與創業會議上武春風宣布的。
除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外,一些大學和機構--包括哈工大、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等,也參與照明衛星項目的研發。
苗子/達揚(法新社)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