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祺文集》,本書作者:(唐有祺),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05頁
3求學經歷編輯
師從諾貝爾獎得主鮑林。1942年,唐有祺從同濟大學化學系畢業,在工作和教學中唐有祺漸漸感到原有的知識和技術不能適應國家需要。當時二戰結束不久,美國經濟發達,科學技術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夜,唐有祺決定到美國去學習新的理論和
實驗方法。創建於1891年的加州理工學院,以其先進和齊全的研究設備,科學至上的文化氛圍深深地吸引著他。這個一點都不引人注目只有一個街區大小的校園,讓人無法想像裡面曾誕生2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
1946年秋,唐有祺乘上了去美國的輪船,入學加州理工學院,唐有祺在那裡主修化學,輔修物理。化學結構影響並決定著物質的性能,那可是科學的前沿陣地,而且當時的化學對原子結合成分子的方式和規律,在認識上也日趨深入而係統,唐有祺在美國汲取了最先進的知識和理念。
唐有祺在美留學期間師從鮑林教授,主攻X射線晶體學和化學鍵本質,旁及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博士後期間曾以一些血紅蛋白晶體為對象涉足蛋白質晶體學。
鮑林教授給唐有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創新意識和社會意識特別強。鮑林是20世紀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世紀偉人之一。他博學多才,以跨度不同的科學領域———從物理學到化學到分子生物學到醫學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而著稱。他的名著《化學鍵的本質》被歐洲人奉為《化學聖經》,是科學史上被引述最多的著作之一。1954年鮑林因闡明了化學鍵的本質和分子結構的基本原理獲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多的加州時光,唐有祺從鮑林那裡學到了結構化學的前沿知識和精髓,這使得唐有祺在以後看問題的時候,總能處在學術的最高端。
1950年唐有祺完成了學業,他日夜夢想著把先進的學術傳到新中國,期間,清華大學傳遞信息,請唐有祺回國任教。但處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不允許這麼優秀的人才回中國,百般阻撓。於是唐有祺找到鮑林,向他說明回國的意願。這位不屈不撓的和平鬥士向唐有祺伸出了援助之手。唐有祺利用1951年7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國際晶體學聯合會第二屆大會的時機,衝破重重障礙,繞道瑞典、英國、荷蘭、法國等地,於1951年8月回到祖國。
4個人成就編輯
唐有祺一直從事物理化學和結構化學研究,為我國晶體結構和結構化學研究做了重要奠基和發展工作。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撰文關註生物大分子結構研究,後相繼提出和指導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工作,領導開展了蛋白質結構和分子設計研究,以及多肽合成和表徵,並歷任生命過程中重要化學問題研究“攀登項目首席科學家”。在載體自發單層分散等研究基礎上,又提出建設分子工程學倡議,在攀登項目“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學研究”項目,以及在爾後入選的973基礎科研項目中任顧問,在此強調了功能意識和組裝設計思想,對新形勢下的科研工作起指導和推動作用。著有《結晶學》(1957),《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1964),《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1974),《對稱圖像的群論原理》(1977 ),《有限對稱群的表象及其群論原理》(1979)和《相平衡,化學平衡和熱力學》(1984),發表論文400餘篇。1982年“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年“晶體體相結構與晶體化學的基礎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1年“胰蛋白酶和Bowman-Birk型抑製劑複合物系列立體結構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6年“使用單層分散型CuCl/分子篩吸附劑分離一氧化碳技術”獲國家科技發明獎二等獎,以及國家教委等省部級獎九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