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亞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廣義相對論

【不畏戰火的科學家】
一次大戰烽火連天,各國前線全都充滿了忐忑的士兵。而遠離前線的家園,也往往因戰事衝突而變調。當然科學界也不例外,敵對的國家往往禁止交流,也包含了禁止散播科學文獻,但這能阻止求知若渴的科學家嗎?
當時英國劍橋大學的首席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注意到水星的運行軌道變化遠小於牛頓定律的預測,而他認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為這個現象提供解答,但他非常不滿英國禁止散播德國科學文獻的措施。
廣義相對論的主要概念之一是空間會因質量而改變,這正好可以解釋水星的軌道異常。愛丁頓想到,只要能在1919年5月的日食時拍下太陽附近星星的照片,就可以證明愛因斯坦提出「光波會受質量影響而偏折」的論點。他克服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反德情結,獲得經費前往西非普林西比島(Príncipe),這裡能觀察完整日全食的過程。愛丁頓的照片分析,為愛因斯坦的理論提供了第一個觀察證據。
►部分圖文摘自►《BBC知識》國際中文版 2015年3月號〈一戰科學里程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