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日本半導體材料大廠力森諾科宣布,與國內外共 27 家企業成立名為「JOINT3」的聯盟,專注開發能因應生成式 AI 等應用需求的先進半導體技術。

 Joel來談日本

日本半導體材料大廠力森諾科宣布,與國內外共 27 家企業成立名為「JOINT3」的聯盟,專注開發能因應生成式 AI 等應用需求的先進半導體技術。參與企業包含東京威力科創、美商應用材料、佳能、日立先端、荏原製作所,以及供應材料與藥劑的力森諾科、AGC、JX 金屬、東京應化工業、古河電工、花王、美商 3M 等,還有歐洲與新加坡企業。總投資額約 260 億日圓,由力森諾科出資最多。研究據點設在川崎市與茨城縣結城市,並計劃五年內將技術實用化,成為業界標準。
JOINT3 的研究焦點是半導體封裝後段工程中關鍵的「中介層」(Interposer)。這個技術能在處理器與記憶體等多顆晶片之間高速傳遞訊息,比傳統透過主機板連接的方式更具效率。聯盟主力開發有機材料的中介層,以方形大面積基板取代過去的圓形矽晶圓,能有效降低成本並提高產出率。實驗顯示,約 50 公分見方的有機面板可切出 24 片中介層,產能是傳統晶圓的 6 倍。未來還需解決面板翹曲與表面平整度等技術挑戰。此專案將持續至 2030 年,成果將回饋各參與企業,用於自家產品。
力森諾科社長高橋秀仁指出,若有機中介層能成為「事實上的標準」,各企業將能藉此推廣自家材料與設備。東京威力科創則認為,結合前段製程的高精度加工與後段的低損耗材料,有助提升 AI 晶片的良率與可靠度。業界競爭正趨激烈,例如三菱材料研發大型方形矽晶圓,部分企業則布局玻璃基板,而信越化學則致力於直接在封裝基板實現訊號傳遞,無需中介層。如何透過企業聯盟快速取得領先成果,是 JOINT3 面臨的挑戰。
力森諾科過去已推動兩個類似聯盟,包括「JOINT2」與美日合作的「US Joint」,累積了豐富的營運經驗。此次 JOINT3 的規模為歷來最大,邀請約 130 家企業,其中包括三豐與圖研等量測與設計公司,未來還可能持續擴大成員陣容。
參考資料:日經新聞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中國科學家將釷基核能帶入現實生活。

 

中國科學家利用美國舊有的研究成果和數十年的耐心,將釷基核能帶入現實生活。 中國剛剛在核能領域邁出了一大步,重啟了釷基熔鹽反應器——無需停堆換料。這項古老的技術幾十年前由美國首次嘗試,後來被放棄。它使用熔鹽安全地容納液態釷燃料。這意味著它不會像傳統反應器那樣熔化,產生的廢物也更少。 原型機自2024年中期在戈壁沙漠運行,可為約2,000戶家庭供電。釷比鈾更容易找到,也更常見,使其成為未來一種很有前景的能源。中國甚至發現了足夠全國使用數萬年的釷。 沒有人確切知道他們是如何解決阻礙過去努力的棘手問題的,但緩慢而穩定的努力最終獲得了回報。這可能會改變全球清潔核能的格局,並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Chinese scientists bring thorium nuclear power to life using old US research and decades of patience.

China just made a big move in nuclear energy by restarting thorium-based molten salt reactors—without needing to shut them down to refuel. This old tech, first tried and then dropped by the U.S. decades ago, uses molten salt to safely hold liquid thorium fuel. That means it can’t melt down like traditional reactors and creates way less waste.
The prototype, running since mid-2024 in the Gobi Desert, can power about 2,000 homes. Thorium is easier to find and way more common than uranium, making it a promising energy source for the future. China even found enough thorium to power the country for tens of thousands of years.
No one’s sure exactly how they solved the tricky problems that stopped past efforts, but slow, steady work paid off. This could change the game for clean nuclear energy worldwide and help cut carbon e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