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何日君再來,·AlphaGo


Hanching Chung

真是的,您,alfa-go 圍棋一號,只出手一輪就讓棋王們淚滿襟、稱臣。
您將那些民族感情者或哲學家大發酸葡萄之言:"人工智慧雖然精明,畢竟缺少道德和感情。"
您將智慧留給人類:此恨綿綿.....;您不帶走未央歌的一片雲彩,不說聲Bye Bye,就要"離休"了。
請問,世間有誰寫篇"After the Alfa-Go"?
(仿腦計算器/程式Clouston, B.; Stansfield, K., eds. (1979). After the Elm. London: Heinemann.(A general introduction, with a history of Dutch elm disease and proposals for re-landscaping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pandemic. Illustrated.))


蘋論:圍棋電腦痛宰人類天才

 
人工智慧(AI)圍棋手AlphaGo,前天第三戰再度擊敗中國九段棋士柯潔後宣告退役。
決戰的盤中柯潔陷入長考,抓腦搔腮,表情痛苦,經過3個半小時苦戰,柯棄子認輸。賽後,柯潔感嘆「AlphaGo太完美。在對弈中我只能猜到它一半的棋,而且以後的差距越來越大」,「不會讓你感到有獲勝的希望」。它的創始人哈薩比斯說:「我們見證了天才柯潔把AlphaGo推向極限,比賽展現了AI的最高水準,讓人類挖掘了AI作為工具的潛力。」

人腦成長有極限

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圍棋手多次戰勝人類的天才,都感訝異,心中充滿問號,希望了解以下問題:為什麼AI會贏?為什麼AI能自動學習到高深的程度?將來AI機器人會不會像電影演的一樣,人類被高智慧的機器人控制、管理而無法掙脫?機器人會模擬到人類的情感和喜怒哀樂嗎?
曾被稱為小神童、今年56歲的王銘琬,旅日多年,獲得多項圍棋頭銜,包括兩屆本因坊及王座頭銜,長期參與電腦圍棋活動,2014年擔任趨勢科技圍棋軟體的顧問。圍棋被認知為AI進軍日常生活的第一個戰場,王就是這個戰場的分析家,他在遠流剛出版的書《迎接AI新時代:用圍棋理解人工智慧》中,對以上問題提出部分解答。
王銘琬斷言,人腦將無法在對戰電腦中獲勝。人腦有成長進步曲線,越接近極限,成長越鈍化,上升曲線越趨近水平。電腦加上深層學習後,開始走不同的棋力提升曲線,從被人類讓3子起,很快超越人類並不斷上升。王銘琬因此總結說:「圍棋的電腦、人腦之爭,現在已逐漸脫離了誰比較厲害的時期,進入邊欣賞AI的表現,邊思考AI與人類關係的時候了。」
圍棋的每一步都有400多條選擇,電腦可以快速運算所有的可能,做出最有利的決定,但人腦無法一時窮盡所有的可能,因此很難獲勝。 

「共鳴」無法取代

王銘琬還引用「死活」、「大小」;「棋力」、「共鳴」的圍棋概念解釋AI 打敗人腦的原因,但卻在精神層面肯定了人類的優越性。他說:「共鳴唯有人類之間才有……當AI充斥在身邊的時代來臨,能意識到自己是人類,或許是一種幸福;人類只能依自己的特質去感受、思考,對此能理解、反應的也只有人類;我們一個人無法活下去,而跟人類共有的一切,是無法被任何東西取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