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忘記雲計算吧 霧計算 Fog Computing是未來

 

Fog Computing, Ecosystem,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s ...

www.cisco.com/web/about/ac50/ac207/crc_new/.../rfp13078.html
Fog Computing is a paradigm that extends Cloud computing and services to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Similar to Cloud, Fog provides data, compute, storage, and ...
 
 
2014年 05月 29日 11:25

忘記雲計算吧 霧計算是未來


所有你遇到的人一樣,我也對計算的變革力量深信不疑。智能手機不斷搜尋和取回數據,但沒有云就失去了意義;我還認為,如果企業不抓緊將數據和軟件推送到第三方數據中心的話,可能會面臨被未知競爭對手破壞的風險。

但云計算的倡導者一向津津樂道,未來某日一切計算都會轉移到云端。很多公司都是基于這個理念向你兜售云業務。

現實情況是:數據輸入導出云端的難度,要高于大多數工程師或至少他們的管理者所愿意承認的程度。

問題出在帶寬上。如果你的公司只想減少自己存儲數據的成本和麻煩,那么云端就是最佳選擇,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通過高速網絡來回傳輸數據。

Brian Ajhar
但 在處處連接的的世界,人們需要通過大量移動設備獲取信息,帶寬就變得相當緩慢。任何需要向移動設備傳輸數據的業務,無論是用戶預訂機票的系統或是移動銷售 人員所用的業務數據,都會面臨著無線網速的難題。總體來說,按照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統計,在每位用戶獲取的寬帶方面,美國僅排名全球第35名。

這也是現在移動應用成為人們上網做事首要途徑的一個原因,至少在智能手機上是如此。部分數據和處理性能是在你設備上完成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物體變得智能,或者能夠感應所在環境,接入互聯網,甚至遠程接受指令,我們在依賴云端的時候,如何完成我們需要處理的工作就變得日益突出。從飛機引擎到冰箱的一切物體都在加入無線網絡,組成了物聯網。

現在的3G與4G手機網絡速度不夠快,無法實時將設備生成的數據傳輸到云端。而隨著家庭和辦公室的所有普通用具都加入進來,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幸好還有明顯的解決之道:不再專注于云端,而開始尋找方案,由用具本身或者介于用具與網絡之間的設備來承擔存儲和處理物聯網生成數據流的任務。

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的市場營銷人員已經為這種現象取了一個名字:霧計算。

我喜歡這個詞。是的,這會讓你想效仿美國電視明星麗茲‧勒蒙(Liz Lemon)翻個白眼。但就像此前的云計算一樣,這也是對某種正在到來現象的營銷術語,這是一個不錯的視覺隱喻。

云在天空飄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刻意抽象;但霧卻現實可及,就在眼前。它并不由性能強大的服務器組成,而是由性能較弱、更為分散的各類功能計算機組成,滲入到電器、工廠、汽車、街燈以及我們物質生活中的所有用品。

思 科銷售路由器,這或許是科技行業除了存儲之外最平淡無奇的業務。為了讓路由器變得更有吸引力,并在中國對手影響其當前營收流之前打開新市場,思科希望把他 們的路由器變成收集數據和進行決策的樞紐。按照思科的設想,其智能路由器永遠不會和云端對話,除非不得已為之;例如在一輛布滿傳感器的軌道車出現意外時, 及時提醒操作人員。而路由器則在軌道車上扮演著神經中心的作用。

IBM也有類似的項目,推動計算“邊緣化”。如同IBM高管保羅‧布羅迪 (Paul Brody)所說,推動傳統基于云的互聯網“由內而外”。(當人們討論邊緣計算時,從字面意思來看,這指的是網絡邊緣,即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交界處。數據 中心是網絡的“中心”,而個人電腦、電話和監控攝像頭則處在邊緣。)

正如云端包括服務器集群,在IBM的研究中,霧包括了所有圍繞著我們、相互關聯的計算機。舉例來說,要求我們的智能設備彼此發送軟件更新,而不是通過云端中轉,這就可能讓霧直接替代云端的某些功能了。

最 主要的是,我們擁有太多的數據。而我們才剛剛起步。飛機就是一個最好的范例。新的波音(Boeing) 747飛機上,幾乎每個部件都與網絡相連,不斷記錄關于其狀態的數據流,或在某些情況下發送這些數據流。通用電氣(GE)表示,一架飛機的一個噴氣引擎就 可以生成512GB(1TB的一半)的數據。

廉價的傳感器生成大量“大”數據,而且這些數據的價值出乎人們的意料。通過所謂的預判分析,使通用電氣這樣的公司甚至在飛機著陸之前就可以知道,噴氣機引擎的哪個部分需要維護。

如果不是這樣,谷歌(Google)和Facebook為什么會討論利用氣球和無人機等等的替代上網方案?現在的運營商不能滿足需求。在美國擁有本該具備的高速無線和有線網絡之前,讓運算盡可能接近用戶,正成為讓物聯網反應迅速、實際有用的關鍵所在。

大部分企業運算的未來一部分仍會留在云端,但未來的真正變革性運算會在哪里?它將來就在這兒,在我們身邊的物體上——就在霧中。

Christopher Mim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