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監測互聯網用戶

阿什莉• 海耶斯-貝蒂(Ashley Hayes-Beaty)的電腦里﹐有一個小小的文件。這個文件收集她的很多個人信息﹐然後以十分之一美分的價格出售給別人。

這個文件里頭只有一個簡單的代碼:4c812db292272995e5416a323e79bd37。這個代碼把貝蒂標識為一個住在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市(Nashville)的26歲女性。

這 個代碼知道貝蒂最喜歡的電影有“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初戀50次”(50 First Dates)和“對面的惡女看過來”(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也知道她喜歡電視連續劇“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喜歡瀏覽娛樂新聞﹐喜歡玩問答遊戲。

“我還以為自己能有點小秘密﹐但顯然這是個妄想。”貝蒂得知那段代碼所揭示的信息後大吃一驚﹐“這些信息簡直正確得可怕。”

比 蒂處於紐約一家公司Lotame Solutions Inc.的監測之下﹐該公司使用一種名叫“燈塔”(beacon)的複雜軟件﹐來捕捉人們在網站上輸入的文字﹐比如對電影的評論﹐或者他們參與為人父母和 懷孕話題的討論等。Lotame將很多這樣的個人資料(並不顯示具體的人名)打包出售﹐賣給那些尋找潛在消費者的公司。比蒂的資料可以歸入電影愛好者的包 裹(價格為每千人一美元)﹐也可以定制出售(她可被歸入“初戀50次”的26歲美國南部影迷)。

“我們可以把資料按照各種方式進行逐層細化﹐一直到個人層面。”Lotame公司的首席營銷長波雷斯(Eric Porres)說道。

《華爾街日報》的調查發現﹐互聯網上成長速度最快的生意之一就是監測互聯網用戶。

《華爾街日報》展開一項廣泛深入的研究﹐對cookie以及其他各種可用於監視互聯網用戶的技術進行評估和分析。結果顯示﹐消費者追蹤行為的廣度和侵入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人們的認知﹐只有該行業的少數前沿人士才知道實情。

──研究發現﹐全美最大的50家網站在每個訪問者的電腦上平均安裝了64種追蹤技術﹐而且通常都不給任何提示。約有十多家網站安裝的追蹤技術甚至超過上百種。值得一提的是﹐非盈利機構維基百科(Wikipedia)沒有安裝任何一種追蹤技術。

── 追蹤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巧妙﹐越來越具有侵略性。在過去﹐對消費者的監測行為一般都侷限在記錄用戶訪問網站情況的cookie之中﹐但《華爾街日報》發現 ﹐新的監測工具會實時掃描人們的在線操作﹐然後立即對其所在地、收入、購物興趣﹐甚至建康狀況等信息進行評估。一些工具甚至可以在用戶試圖刪除它們時悄悄 地自我復製。

──這些用戶的個人資料處於持續更新狀態﹐在各種類似股市的交易所里進行買賣﹐這些市場在過去18個月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新技術正在改變網絡經濟的面貌。起初﹐廣告客戶主要採取購買特定網頁上廣告位置的方式﹐比如在汽車網站投放汽車廣告。現在﹐廣告客戶心甘情願多付出一點錢﹐以便在互聯網上追蹤消費者的去處﹐獲得更有針對性的營銷信息。

調查發現﹐在互聯網用戶和廣告投放者之間﹐存在著100多家中間機構﹐包括追蹤公司、數據中間商和廣告投放者網絡等﹐他們彼此競爭﹐以滿足企業對消費者行為和偏好的日益增長的數據需求。

舉例而言﹐比蒂愛看電影的這個信息﹐正在一家新設立的數據交易所BlueKai Inc.的平台上提供給廣告客戶。

“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BlueKai公司的首席執行長塔瓦科爾(Omar Tawakol)說﹐“廣告客戶希望購買的是對消費者的認識﹐而不是網頁廣告。”

《華爾街日報》對全美50個最受歡迎的網站進行調查﹐這些網站佔據全美網頁本土訪問量的40%左右(並對自己的網站WSJ.com進行了調查)﹐並對這些網站下傳到一個測試電腦的追蹤文件和程序進行分析。

整體而言﹐這50大網站向測試電腦植入了總計3,180個追蹤文件﹐其中約三分之一是無害的﹐只是幫助人們記住喜歡去的網站的密碼﹐或者統計哪些文章最受歡迎。

但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部分﹐總計2,224個文件﹐是由131家公司安裝的。它們中的許多都從事互聯網用戶追蹤業務﹐以此建立豐富的消費者資料數據庫﹐然後將其出售。

調查發現﹐監測技術最大的集散地是IAC/InterActive Corp.公司的Dictionary.com。測試電腦訪問這個在線字典網站後﹐被下傳了總計234個文件或程序﹐其中223個都來自於那些追蹤公司。

這 些公司獲得的資料是匿名的﹐因為互聯網用戶的身份是以一個分配給其電腦的號碼來進行標識的﹐而不是具體的姓名。比如說﹐Lotame公司就表示﹐他們並不 知道比蒂這樣的互聯網用戶的真實姓名﹐只是通過一個標示號碼來瞭解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偏好特徵。如果有人不希望被追蹤﹐可以把自己從Lotame的監測系統 中移除出去。

這一行業的從業者表示﹐他們對資料的使用方式是無害的。24/7 RealMedia Inc.是WPP PLC廣告公司旗下的網絡廣告平台﹐其董事長摩爾(David Moore)說﹐追蹤行為能讓互聯網用戶看到更好的廣告。

“當一個廣告的定位足夠準確時﹐廣告就不再是廣告﹐而是重要的信息。” 摩爾說道。

互聯網追蹤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這種技術已經發展得如此強大﹐如此廣泛﹐以至於一些美國最大的網站表示﹐在《華爾街日報》告知之前﹐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網站正在向訪問者的電腦下傳侵入性的文件。

調 查發現﹐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的熱門門戶網站MSN.com上植入了一個包含大量數據的追蹤文件﹐包括上網者的年齡、郵政編碼、性別﹐還有估計的個人收入、婚姻狀況、有無 子女、住宅情況等等。這是該追蹤文件的開發者Targus Information Corp.公司披露的。

Targus和微軟公司都表示﹐他們不知道這個追蹤文件是怎麼會跑到MSN.com上面去的﹐並表示該工具並不搜集“個人身份信息”。

Julia Angw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